国家出台养羊业扶持新规 生态转型与标准化升级成核心

【政策背景与目标定位】

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《关于推进养羊养殖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绿色转型。新规聚焦生态保护、疫病防控及产业链延伸三大方向,计划至2025年实现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至65%,粪污综合利用率超85%,旨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现代养羊体系。

【生态化养殖强制规范落地】

image.png

新政要求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场全面配备粪污处理设备,推行"种养结合"循环模式。内蒙古、甘肃等主产区试点生态承载力评估制度,划定禁养区与限养区。采用生物发酵床、有机肥生产等技术将纳入环保补贴范围,违规排放企业面临最高20万元罚款。

【标准化建设资金扶持加码】

中央财政设立3亿元专项基金支持设施改造,对通过国家级标准化认证的养殖场给予每平方米40元补助。重点扶持自动饲喂系统、环境监控平台等智能装备普及,要求新建场区实现分娩舍恒温控制与疫病监测全覆盖,2023年起未达标企业不得申请扩产项目。

【疫病联防与品牌培育机制】

建立省际布病联防联控平台,强制实施耳标溯源与移动监管。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屠宰加工一体化基地,对获得地理标志认证的羊肉品牌给予营销补贴。新疆、青海等地已启动区域性良种繁育中心建设,计划引进2000头优质种羊改善种群结构。

【产业转型带来发展机遇】

新规实施后,预计将催生500家以上生态养殖示范场,带动饲草种植、有机肥生产等关联产业形成千亿级市场。中小养殖户可通过加入合作社获取技术共享与订单保障,行业分析师指出,政策红利下具备数字化管理能力的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。